世界海洋日|海启星科技赋能海岸带生态修复

日期 Date :2025-06-09

发布者 :本站

浏览次数:627次

21世纪起,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海洋生态系统持续退化,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越发重要。海岸带是海洋与人类直接接触最多且受生态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包含红树林、盐沼等熟知海洋生态类型,是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也是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的重中之重。

2025年6月8日,我们将迎来了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积极推动联合国“海洋十年”愿景和目标的实现,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海洋保护与开发方面不断发力,特别是在海岸带区域。

海岸带作为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通常具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人口分布密集等特点,同时也是维护沿海生态安全的关键防线。在当前全球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我国的海岸带生态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海岸带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以下是海岸带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①垃圾和构筑物随意丢弃

随着城镇化、滨海工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明显增加。由于环保意识不足、围海养殖泛滥等原因,大量垃圾和养殖废弃构筑物随意丢弃,极大地影响了海岸线的美观程度。此外,垃圾会对潮间带以及近海生物造成影响,降低近海生物的多样性,并且塑料等材质的垃圾难以降解,加剧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②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城镇人口集聚带来大量生活污水,加上工业废水的排放,,临海产业的布局以及沿海养殖废水的排放,造成近岸海域水质逐渐恶化,超出了海域自净能力。海域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直接威胁,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




③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强度大

由于城镇用地、港口码头和临海工业等岸线开发利用活动的建设,破坏了原有岸线的自然形态,占用了潮间带和近岸海域,造成近岸滨海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严重受损。同时,过度捕捞、盗采等影响,导致生态多样性减少,沿海生态廊道不连贯。




二、修复海岸带生态的关键举措

面对新发展阶段,加强海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系统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守护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尤为紧要。


①构建科学管理框架

海岸带生态修复应从根源出发,建立科学的修复机制。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应开展充分的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明确预期修复目标,并制定科学、规范且合理的管理和治理方法。其中,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能够提供财务安全保障及资源支持,而自下而上的模式则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了直接参与的机会。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过程中,应综合权衡多种模式的优势,结合待修复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适应性管理方案的选择。


②强化 “三条线” 建设

首先,必须严守生态红线,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区占比不低于 28%;其次,要守护自然岸线,严守其保有率及其生态化;再者,落实陆地建筑物退缩线,保障海岸线资源的公共化。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构建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体系以及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集约节约用海模式,以实现以最少的海洋资源消耗满足海岸带经济发展需求的目标。



上海临港海岸带滨海湿地现状 图片来源:上海市水务局提供



③统筹推进陆海水环境整治

从陆地和海洋两个维度统筹推进海洋水体污染治理、恢复海洋生物生存的正常水体基础环境,是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据流域单元构建 “流域 — 控制区 — 控制单元” 三级分区体系,推行流域水环境精细化治理举措,严格管控陆域工业企业污染物、城镇生活污染物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加速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城镇雨污分流工程,强化污水处理系统运营监管,加强港口及船舶污染源管理,从而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优化治理管理技术

当前,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工作主要聚焦于岸线整治、滨海湿地修复和海域海岛修复三大领域,这一过程涉及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联动,且与当地生活、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在管理技术层面,需运用陆海统筹思维,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向关系,统筹规划设计 “生产、生活、生态” 三大空间,实现从局部治理向区域综合治理的转变,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同时,平衡项目的投入与收益问题。



营口鲅鱼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整体平面图



⑤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海岸带现状数据,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实施多因素、全覆盖、高频次监测。整合船舶、雷达、卫星、浮标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立体化监测体系,全方位提升海岸带生态环境基础保障能力。加快培育高水平的监测队伍,确保在海岸带出现污染排放、藻华、赤潮等突发性异常情况时,能够即刻预警,迅速追踪污染物来源,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三、维护海岸带生态,海启星倾心前行

作为一家面向海洋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商,广东海启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事业。我司深知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基于自有的Sea-DaaS产品与服务体系,推出了协助海洋生态修复类项目的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以及海岸带生态监测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助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治理能力提升,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提供全方位智慧管理与服务支持。


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

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是我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款通过视像方式监测海洋环境状况的设备,为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了新型监测工具。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可应用于海岸带环境下各种生态环境要素的大面积实时定量的动态监测,能够实现如赤潮识别、海漂垃圾识别、鸟类数量识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任务。该设备拥有采样率高、识别要素广、精度高等特点,通过空间多点位同步观测,进行系统性的误差分析与数据校验,要素精度识别可达到95%以上。


海启星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



海漂垃圾识别效果



绿潮分布识别效果



鸟类数目识别效果


海岸带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为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治理能力,海启星海岸带生态监测管理系统以加强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目标,借助大数据挖掘等技术,提供生态修复区域工程跟踪监测、沙坝瀉湖岸滩全过程监控、地形演变分析、岸线侵蚀分析、波浪爬高分析等服务,实现海岸带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筑牢海洋生态减灾监控防线,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现代化。



海岸带生态监测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页面展示



海岸带生态监测管理系统识别要素页面展示


海岸带,作为陆地与海洋交汇的区域,是维护沿海生态安全的关键防线。因此,保护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海启星秉持初心,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匠心打造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以及海岸带生态监测管理系统,为海岸带及海洋保护事业不懈奋斗,携手共进,共同守护海岸带及海洋生态,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